忘川之水

遗忘,是一种保护。

我的心理学老师曾经这样说。

保护你,不受反刍之苦。

那些糟糕的体验,不堪的经历,恶劣的回忆……

潜藏似暗涌,噬人如巨鳄。

很多人因此埋藏、阻断、隔离、遗忘。

可能有意,或者无意。

心理学谓之防御。

这些年,我也陆陆续续地看到听到不少遗忘的故事。

我眼前抑郁的男人掩埋了初恋的女友;

我看见体面的商人弄丢了学渣的自己;

我听说被性侵的女子埋藏了惨痛经历;

我知道光鲜的网红尘封了青涩的过去。

不单单是需要治愈的求助者,我身边的同行者也在呈现相同的面貌——他人眼中亲切温暖的W老师不止一次说过“我的童年没有印象,好像就是黑白色的而已”;另一位已经称得上资深专业人士的Z老师早已经换掉了名字,TA告诉我“和你认识时候的那个人,几乎等同于我的前世。”

你们都在告诉我,遗忘是多么的频繁常见,又是多么方便易用的东西。

当年王家卫也借黄药师的口说:“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如果什么都可以忘掉,以后的每一天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那你说这有多开心。”

毕竟,做人最紧要嘅係开心!

只是,那些被掩埋的过往,有时会在午夜梦回时化作锈蚀的锁链。时常依赖遗忘也会带来危险的副作用:

虚假解脱的陷阱

被压抑的创伤像未拆的快递,在意识仓库里持续散发异味。弗洛伊德称之为"压抑的回归"——那些遗忘的伤痛终会以躯体症状、莫名焦虑等形式重新敲门。就像那个总在结婚纪念日偏头痛的企业家,直到心理咨询师帮他打捞起十年前目睹的出轨现场。

自我认知的碎片化

当商人彻底遗忘学渣时期的自己,他的成功就像建在流沙上的城堡。否认和丢失,让自我的残缺顶替了完整性,那些被割舍的自我碎片终将反噬。这解释了为何某些精英突然陷入存在主义危机——他们弄丢了完整的生命拼图。

记忆的魔术滤镜

海马体会给往事自动添加柔光滤镜,神经科学说,每次回忆都是对记忆的重新编辑。那些我们以为的真实存在,只是自以为是的以为而已。

情感免疫的代价

持续的情感隔离会降低情绪颗粒度,就像长期服用止痛药会钝化痛觉神经。那些声称"早已忘记"性侵经历的女性,往往表现出典型的解离症状——她们不止忘记了痛苦,还慢慢失去了感受情绪的能力。

记忆从来不是忠实的记录仪,而是戴着滤镜的诗人。它用玫瑰色渲染某些细节,又用马赛克模糊另一些画面。真正的智慧或许在于:像博物馆对待文物那样对待记忆——不任其腐烂,也不强行修复,只是保持安全的观赏距离。

其实归根结底,记忆或者遗忘,都是一种选择,是我们在用不同的方式爱护和保护自己。内心强大能量充盈时,不妨以慧剑斩迷雾,破开记忆的幻境;疲惫伤痛无处安放时,不妨来一杯忘情水,换一刻不伤悲。

本文内容由贵州海之源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咨询师王创提供

浏览量:0
收藏
创建时间:2025-05-15 16:18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