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从小端正孩子的各种姿势?
为什么要从小端正孩子的各种姿势?
我家宝宝5岁,在上幼儿园大班,可是我发现宝宝在写字的时候总是把头低的很低,而且拿笔的姿势也不对。我总觉得孩子还小,长大了就自然会好了。可是做教师的奶奶却一定要坚持从小开始纠正孩子的各种姿势。请问为什么要从小端正孩子的各种姿势呢?
海之源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陈昌海解答:
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在环境中习得的,孩子既可以习得一个好的行为,比如学会与周围的邻居打招呼,也可以习得一个不好的行为,比如每次做作业时很拖拉。那这些好的行为和坏的行为究竟是怎样被培养的呢?
心理学认为,一个行为的发生源于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行为反应,如吞咽、吸吮等,它们都是为了维持和促进生命的发展。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行为的发生频率受其后果的影响。比如,孩子之所以喜欢画画,可能是因为他们因此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或家长奖励的奖品。这些积极的反馈不断强化孩子画画的行为,使其发生频率增加。
人类的许多行为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种方式习得的。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行为是通过模仿学习而来的。人们看到别人采取某种行为后,自己也会跟着学。进而把这种行为巩固下来。以上是孩子行为习得的途径和方式。而孩子的行为在不同时期习得后,其稳定性也有所不同。
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培养的行为,更容易形成动力定型,这些习惯他们会很好的维持和巩固下来。例如我们每天早上起床后习惯上厕所和刷牙,根本不需要他人提醒,行为自然而然就发生了。人有一种倾向,如果跟自己的习惯行为不一致时,会感受到焦虑,这种焦虑提醒我们还有事情没做。因此,若能尽早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能更早受益。虽然孩子稍晚一些学习也可以,但那时培养习惯会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
对孩子而言,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让他们受益终身,也能减轻家长的负担。父母在帮助孩子培养习惯时,需注意方法的科学性:当孩子未达到期望行为时,应耐心指导而非简单训斥,并在孩子做出正确行为后及时给予积极反馈,使孩子明确何种行为会获得支持与肯定。
当孩子呈现正确的拿笔姿势和坐姿时,家长应立即给予表扬,引导孩子巩固这些良好行为。良好的拿笔姿势不仅为孩子写出色泽均匀、笔画清晰的字迹打下基础,还能有效预防近视、驼背等健康问题,助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为其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 2025-04-25
- 2025-04-24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18
- 2025-04-14
- 2025-04-11
- 2025-04-11
- 2025-04-09
- 2025-04-09